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3
2024-04-02
2024-09-13
2024-05-20
2024-05-20
2024-05-11
2024-05-11
(雅昌艺术网讯)11月7日,“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三人作品47件,其中徐悲鸿作品24幅、齐白石作品11幅、张大千作品7幅、齐白石/张大千合作之作2幅、徐悲鸿/齐白石合作之作3幅。展览分为七大单元:自然之声、知己有恩、艺道双辑、荷合与共、春华秋实、妙造千奇、生生不息。其中,许多三人合作作品都是首次展出。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开幕式由展览策展人徐骥主持。开幕式中,徐骥说道:“从结识至去世,在一生的时间里,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友谊始终长青。白石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坦言其一生最大贵人是徐悲鸿。张大千提倡盛唐画风,是临石涛的专家,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张大千去法国展出。三人追求的是艺为人民,自然为师。他们既是中国的,也是放眼世界的国际性画家。”
展览现场
开幕式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刘明才说道:“‘往来千载’是徐悲鸿先生一枚印章的印文,这其中代表着悲鸿先生对自己艺术的高远期许。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和齐白石、张大千先生都是近代中国绘画史最顶级的最有影响力的大师。”在现场,刘明才还根据齐白石书斋名“借山馆”、张大千书斋名“大风堂”及徐悲鸿的印文“江南贫侠、江南布衣、往来千载”之间的关系,填《临江仙》一首,诗云:“2020年11月7日,立冬。千载往来缘艺事,借山岗上倾听。大风一遇瞬时凝。我心终在我,同志乃同行。又见石门江水阔,江南独照谁惊?几曾合作几回营?贫侠轻落墨,墨海已涛声。”
展览现场
对于此次展览名称“往来千载”,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说道:“‘往来千载’是我父亲请陈子奋先生刻的一枚印章,在自己喜欢的画、收藏的画上盖这方印。意思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都是很快就过去了,只有文化艺术能永远存在。就像上千年的小篆我们今天还在用。艺术应该是往来千载的。”
艺术是往来千载的,三人的交往与精神亦是往来千载的。
展览现场
徐悲鸿对两位知己推介推崇、相助相济可谓不遗余力,不但为他们编辑出版画集,并亲撰序言,而且在1942年重庆磐溪石家花园创立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并非今日之同名院校)时,所聘正研究员唯有齐、张二人—尽管他们当年并不在渝。遗憾的是,志同道合的三人在生前仅举办过一次联展,相关资料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可寻觅。
那么,徐悲鸿为何如此推崇二人?这还要从三人的艺术理想和20世纪的中国画坛现状说起。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宣纸,100cmx34cm,1948年
1928年,徐悲鸿赴欧留学学成归国,对于自觉担负起复兴中国美术、改良中国画大任的徐悲鸿来说,“大胆吸收新的以写生为基础训练”是他的教学方向。但20世纪的北平画坛“传统派”居多,徐悲鸿的艺术理念与北平的氛围格格不入。很长一段时间内,徐悲鸿都身处艺术论战的漩涡。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蛙》,宣纸,101cmx35cm,1948年
他面对的是北平固守旧传统的画家群体,他与他的追随者作为革新派,与传统派进行了一场关于国画新旧之争的持续而密集的舆论战。在1947年10月三人举办联展的那天,徐悲鸿论战的对手还通过北平市美术协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他此前刊于《中央日报》的《建立新国画基础》发表了辩难。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宣纸,100cmx34cm,1948年
新与旧的对峙逐渐呈白热化,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同属“新”的阵营,彼此惺惺相惜。张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风,食古能化;齐白石取材民间,求朴拙之气,与传统拉开距离;徐悲鸿则西为中用,致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改造明清文人画主流。三人虽互相欣赏,但取径不同,风格趣旨各异。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虾》,宣纸,101cmx35cm,1948年
在徐悲鸿的眼里,张大千与齐白石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画的最高成就,也代表了徐悲鸿对改造国画的理想中,古与今的一体两面,一面是要继承,继承宋以前,尤其是唐代的中国画,因为那是国画最雄健最富有生命力的时代。张大千好摹古,近临石涛,远追晋唐赵宋,所以他代表了徐悲鸿理念中“古”这一极;另一面是要突破,突破明清以来仅追求笔墨趣味、纤弱衰败文气的文人画风格。
齐白石 ,《月下寻旧图》,宣纸,151cm×42 cm ,1930年初期
而齐白石的“野路子”代表了徐悲鸿理念中“今” 这一极,齐白石很少看古人的作品,除了自己的师承外也很少看今人的作品。陈半丁在上个世纪20年代故宫开放后就请齐白石去参观,齐白石拒绝了,他表示看了这些会扰乱他的思想。他的用意就是自己闯。所以齐白石的绘画“不古不今”,自成一派。他认为艺术要“变”,“变” 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所谓“至变而止”,但一定要“正变”—“正者能知变,变者系正之变”,既不能为变而变,也不能从一开始就变。徐悲鸿认为齐白石的山水就是这种具“中庸之德”的正变,既有“具备万物”, “真体内充”的广大又有“妙造自然”、不 “断章取义”的精微。
在“新”的阵地中,三人惺惺相惜,在追求雄强、求新求变以力改国画颓势的目标上做着“革命的同路人”。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4日,欢迎大家参与到这场“往来千载”的交往中。展馆采取限流措施,参观须提前预约~
文中图片来源: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版权归其所有。部分展览现场图片由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提供,摄者:鲜卓恒。
来源:雅昌专稿 作者:李家丽
2024-05-20
2024-05-20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6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5-20
2024-05-11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