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帖免费上拍丨2000位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gdgwscyjvip 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丨拍卖头条
刘双舟:对艺术金融学科知识体系的初步思考
来源:网络 | 作者:1106 | 发布时间: 2024-03-15 | 489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代艺术金融在我国成规模发展已逾十个年头了。这期间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伴随着我国艺术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而出现的艺术金融实践活动,之后是学界开展的对艺术金融理论的初步探索,紧接着理论研究和实践又提出了人才的需求,作为对这一需求的回应,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艺术金融人才培养活动。艺术品金融的学科建设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本文拟对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与知识体系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抛砖引玉,求教与各位方家同仁。   一、艺术金融学科存在的价值   学科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另一种含义是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本文中的艺术金融学科更侧重于第一种含义。按照传统的观点,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是相关科学研究成熟的产物,其标志包括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学科体制。因此,一提到艺术金融学科,可能立即会引起质疑:艺术金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个新生事物,实践时间不长,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内容尚不确定,研究方法也不成熟,现在就提学科建设是否为时过早?笔者认为,目前讨论艺术金融学科的规划并着手建设,不仅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艺术金融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艺术金融学科规划与建设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总趋势。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一学科研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大量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以及通过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的某一新的综合学科。据统计,目前比较成熟的学科中,交叉学科总量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 6. 8% ,且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潜力。在2 0 世纪最后25 年颁布的95 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属于交叉学科领域的就高达4 5 项。艺术金融现象本身就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现象,其理论体系横跨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新兴的学科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趋势。   艺术金融学科的规划与建设符合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人才的需要。艺术金融在我国于2005年起步,在2012年之前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非常多样化的以艺术品为投融资对象的艺术金融实践模式,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质押、艺术品典当、艺术品基金、艺术银行、艺术品证券化等,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随之启动。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理论研究,都受到一个共同的瓶颈制约,这就是合格的专业人才的匮乏。于是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艺术金融人才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国内著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以及文化主管部门等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金融人才培训活动。除了这些名校外,相关的民办教育机构也陆续建立,如上海就正式批准成了亚洲艺术金融商学院,专门致力于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国外许多艺术教育机构纷纷加入,有的与国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比如苏富比学院就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艺术金融相关课程班;有的则与国内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员到国外相关机构进行访学式培养。2012年之后,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艺术市场调整等大环境的影响,艺术金融规模逐步缩小,但理论研究开始深入,实践探索也日趋理性。对十年来艺术金融实践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艺术金融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艺术金融学科的规划与建设。艺术金融作为多学科综合的产物,其实践需要的是掌握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掌握单一知识的专门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属于没有先例的新型人才,其培养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学科体系基础之上。艺术金融学科规划与建设不但有助于将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合格的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培养。因此,艺术金融学科规划与建设不是哪一个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艺术金融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需求的必然结果。   二、艺术金融学科架构的设想   艺术金融属于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艺术金融学科结构中究竟涉及到哪些学科的交叉,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我国现有13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学科门下分设有110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又下设37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大致相当于大学的学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十几门专业课程。研究艺术金融的学科架构,就是要研究这13个学科门类中,哪些学科门类的交叉形成了艺术金融学科,以及这些学科没类中的哪些具体学科或专业知识属于艺术金融学科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现代艺术品金融是艺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金融资本参与艺术市场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金融现象。因此,艺术金融学科首先应当与金融学有关,而金融学属于经济学这一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因此,经济学应当是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板块。艺术金融的兴起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也与一国艺术市场发展水平有关。艺术金融是以艺术品为投融资对象的金融活动,因此,艺术学必然是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中另一个重要学科板块。艺术金融是直面市场的实践活动,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艺术品典当、艺术品拍卖,无论哪一种艺术金融模式,其有效运作都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也有对物的管理;既有业务层面管理,也有组织层面的管理。因此,在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中管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金融业务是市场行为,艺术金融业应当属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所有的艺术金融活动都应当在法律的框架下合法开展,此外,艺术金融作为新兴产业,其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因此,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知识也是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艺术金融学科架构至少应当由经济学、艺术学、管理学和法学(含国家政策)四大学科门类有机地交叉融合来完成(见上图阴影部分)。此外,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学科知识也应当纳入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中,但是我国目前尚未有独立的文化学学科,与文化有关的知识散见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因此,这些知识无法以一个整体板块的形式纳入到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中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知识对艺术金融学科架构不重要。   三、艺术金融学科的知识体系   艺术金融学科是由经济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及其他学科共同架构形成的。像任何其他新兴交叉学科一样,艺术金融学科并不是由这几大学科的全部知识简单相加形成的,其实每个学科门类中只有一部分知识与艺术金融相关或者关系较为密切,剩余的部分要么与艺术金融学科无关,要么关系较远。研究艺术金融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是要弄清楚这几大学科门类中哪些具体知识与艺术金融有关。下图是艺术金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图,由于各学科知识在艺术金融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具体比例无法精确,因此示意图采用了等比例均分的方式,示意图旨在揭示艺术金融学科知识的构成成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几大板块知识在数量上是均等的。   经济学学科门类包括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这两个学科的知识虽然都与艺术金融有一定的关联,但是相比较而言,应用经济学与艺术金融的联系更为紧密一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应用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金融学。此外,还有二级学科财政学中的税收知识,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统计学知识也是艺术金融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学科门类目前下设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和舞蹈学8个二级学科,其中与艺术金融联系紧密的主要是艺术学、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的知识。管理学学科门类中,与艺术金融联系较为紧密的主要有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法学学科门类中与艺术金融相关的二级学科主要有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   对艺术金融学科的知识体系而言,上述四大板块中的相关知识并不是直接拿来简单拼凑即可,而是需要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比如就管理学知识而言,艺术金融学科体系中真正需要的是金融管理学、艺术市场管理学的知识,而不是一般的管学知识;同样,就法律知识而言,艺术金融学科体系中的法律知识更多的应当是艺术法律知识和金融法律知识。这些融合形成的新知识通过科学加工后将会以艺术金融学科课程体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就构成了艺术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从培养合格的艺术金融人才角度,可以将艺术金融学科的知识体系划分为艺术金融基础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艺术金融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艺术金融学科实践应用知识和艺术金融学科补充知识四个分支体系,对应的课程群分别是艺术金融基础理论课程、艺术金融专业理论课程、艺术金融实务课程和艺术金融选修课程。   艺术金融学科是个新生事物,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的先例。但是艺术金融实践的发展、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均迫切需要尽快对艺术金融学科进行规划和建设。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着从艺术金融学科的宏观架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计等角度进行了初步思考,所提建议纯属个人浅见,旨在引起同仁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丨鉴定收购
丨书画头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
丨玉石头条
丨钱币头条
丨瓷器头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2022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2   沪ICP备1903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