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帖免费上拍丨2000位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gdgwscyjvip 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丨拍卖头条
【雅昌专栏】吴为山:培养文化自信的一代新人
来源:网络 | 作者:1106 | 发布时间: 2024-03-31 | 9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作为曾经求学于北大的校友,也作为北大艺术学院的兼职教授,今天在学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来参加如此隆盛的典礼,感慨万分。   二十年,相对于历史时空只是一瞬,但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些天才、奇才、鬼才在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创造了文化的奇迹,而彪炳史册。如王希孟18岁创作《千里江山图》、王勃弱冠之年写《滕王阁序》、李贺20岁即已诗名远播,写《雁门太守行》等。这是因为他们少时已有丰厚的文化积累,由时间积累的文化在他们的精神世界获得了浓缩。   今天,在这里我讲的是北大艺术学院虽仅成立二十年,但在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就卓越。这是因为,学院二十年,是建立在北大百年校史上的,而百年校史又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所以说,北大艺术学院既古又新,既是满腹经纶的老翁,又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因此,是值得自信的,是有资本自信的。大学的自信,归根彻底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才是可持续的自信。   这自信,来自于文化。   文化,是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综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一个民族必须依靠文化来传承意义与价值,维系信仰与态度,实施守成和变革。文化自信,是对所属文化的自我认同与肯定,是礼敬与自豪。产生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是悠久的文明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强盛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中的修身养性、诚信仁爱、和谐中庸、崇尚正义、注重民本等优秀思想,蕴含着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沉淀着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凭借这种文化自信,在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一代代“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中国人,高扬主体意志的崇高与自由而不计行为的利害与得失,不断地集聚起改造现实的巨大精神力量。即便是近现代中国,大故迭起、风雨如晦,由文化自信激发出弘道精神,也一直作为激励国人回应现实挑战的核心机制而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诚然,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为之自豪。但同时,我们也要把它放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观格局中进行甄别、这样生发出的文化自信才深刻、强大。老子说:“自伐无功,自矜不长”,一方面,我们要理性认知和把握传统文化价值的多重性,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全面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以平和的心态和客观的眼光,尊重包容与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在相互凝视与对话中找准自身文化的坐标,坚定信仰和追求。中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所形成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56个民族5000年连绵不断创造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世界最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是北大的自信。   当然北大自信中还有其特殊的成份。   其一、李大钊先生是全世界最早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引入高校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正是在李大钊、陈独秀、许德珩等教授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北大“新青年”中传播,不仅使北大成为如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所说的“代表了一支与人民的生活直接有关的主要力量”,也使革命的红色文化成为北大的“鲜亮底色”!今天,中国社会的伟大进程佐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这是理论与道路自信的基础,也是文化自信。   其二、历史上,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之影响。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得益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映成趣。多元互鉴、共存,形成北大传统。深刻的文化自觉、博大的文化关怀、高远的文化追求是北大的文化自信。   其三、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和中国社会在前进中所焕发的创新精神推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作为艺术学子,培养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在我看来,中华美学精神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它们是: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澄怀味象的生命体验,仰观俯察的观照方式,妙悟自然的欣赏特征,虚实相生的创作法则,境生象外的审美生成,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高明中和的审美理想。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叶朗等都是北大校史上美学研究的里程碑。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员   第二,培养文化自信要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同时,积淀出深厚的哲学、文学、历史和科学素养,以健康的人格和高远的精神境界,去追求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叶朗教授指出,利用自身综合大学的多学科环境,大力推动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蔡元培先生任校长时,就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编写《美学通论》,同时还积极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聘请徐悲鸿、陈师曾、萧友梅、刘天华、胡佩衡、陈半丁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北大的艺术教育传统是十分可贵的传统,它不仅营造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催生出深厚的文化自信。   第三,培养文化自信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民,涵孕出闪耀着中国精神之光的文艺灵魂。什么是中国精神?我的理解是,中国精神是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创新精神,是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是中国人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是中国人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人在追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艺术创作,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气象。以中国精神为创作灵魂,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审美理想,作品必定有底气、骨气、正气、大气。   北京大学,这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并为中国社会的进程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伟大学府,是文化自信的圣地。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北大的青年学子们,更应该继承发扬北大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把握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赢得属于民族、属于时代、属于人民、属于自己的光荣!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吴为山专栏]   吴为山,国际著名雕塑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丨鉴定收购
丨书画头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
丨玉石头条
丨钱币头条
丨瓷器头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2022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2   沪ICP备1903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