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帖免费上拍丨2000位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gdgwscyjvip 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丨拍卖头条
名人莫言只是一道招牌 但不是市场核心价值
来源:网络 | 作者:1106 | 发布时间: 2025-03-13 | 439 次浏览 | 分享到:
莫言录毛泽东《沁园春·雪》曾拍出97.75万元的天价莫言录毛泽东《沁园春·雪》曾拍出97.75万元的天价   “名人效应”是一道招牌菜,它是畅销保证书、姜太公垂钓的诱饵,把“名人效应”这个金字招牌打好了,财源滚滚自不在话下。就拿莫言为例,在2012年以前,仅有一件莫言信札在上海公开上拍;到2012年3月,有两幅莫言国画作品在北京上拍,其中成交价较高的一幅作品也才是8800元;但2012年12月,在北京上拍的一副对联全文仅14字,便卖出24.68万元。巅峰期的“莫言录毛泽东《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更是拍出97.75万元的天价,绝对是“一字抵万金”。不过,“名人效应”是有时效性的,当它变质过期的时候,名人作品就会瓜熟蒂落,跌落在地板价上。莫言书法作品日前重出江湖,仅以5000元落槌,就是最好明证。   顺其自然,市场回归理性,回归合理价格,是“名人效应”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的必然结果,这不必奇怪。“名人效应”只是在名人达到了他事业巅峰时候、所能获得其价值效益。名人,其实也需要借势,但这个“势”,却不能一劳永逸。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年他的气运、他的“势”达到了鼎盛巅峰,“莫言”这两个字被打成了金字招牌。他的一切物品成了大家追逐的目标,书店里他的著作告罄,他家的墙头被人扒掉一半,名人效应的光环放大,把莫言打造成了文化明星。至于买他的书法作品,无非追逐“莫言”这两个字,他的书法水平究竟如何,则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此前,“贾平凹现象”不也是一个明例吗?   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值钱的玩意是人名,而不是书法。君看即使一个专业书法家,也得安上各种金光闪烁的名衔,借助各样的社会外力,增加自己的身价。其实这里面,有追星族对“名人光环”的执着,市场操纵者对泡沫价格的兴奋,名人头衔与光环背后,残存的不过是一地鸡毛。莫言也自知之明“我的书法不太好,我的脸皮比较厚而已”。莫言书法作品价格应声落地,是最正常不过的市场运作,操盘者已经获得利益最大化了,当然撤资走人,套牢一批想进场捞汤底的散户。   热钱盯上“名人效应”,运筹市场“炒作”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了,为什么追星族还能乐此不彼的玩这场资本游戏呢?从千余元、几万元到上百万元,莫言书法经历如此大幅度的波动,所谓的成交天价,无非被层层泡沫堆积起来的空中楼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泡沫破灭时,不知会压坏多少无知“炒家”。逐利行为在文化领域攻城略地,极大的伤害了文化本体。资本的泡沫炒作,让参与者越来越忽视书法自身的价值。这次莫言书法遇冷,就足以说明“名人效应”只是一个可用的招牌,但绝对不是市场的核心价值。   来源:新浪收藏
丨鉴定收购
丨书画头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
丨玉石头条
丨钱币头条
丨瓷器头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2022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2   沪ICP备1903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