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帖免费上拍丨2000位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gdgwscyjvip 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丨拍卖头条
大观通宝是采用什么材质的大观通宝是什么冶炼方法
来源:网络 | 作者:半夜十二点的钟声 | 发布时间: 2024-04-03 | 12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观通宝是怎么冶炼的。
除了火法冶炼之外还有“胆水冶铜法”(即湿法炼铜)。
这种冶铜法就是利用金属铁从含有铜元素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铜来,然后把铜刮取下来,再经烹炼后,就可以得到铜锭。
所谓“胆水”是指天然的含硫酸铜(我国俗称它为石胆、胆矾,蓝矾)的泉水。
它的形成是因为天然的硫化铜矿石经风化氧化,一部分便会生成可溶性硫酸铜,经过地下水、雨水的浸泡、淋洗,便会溶解而汇入泉水中。
这种胆水只要铜的浓度足够大,就可以做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早在汉代时,我国先民就已经注意到金属铁可置换铜的现象。
例如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上就有“曾青(碳酸铜类的矿物)得铁,则〔铁〕化为铜”的记载。
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有“石胆能化铁为铜”的话。
东晋炼丹家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中讲得更明确:“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
”不过那时多数人对这种现象没有确切的了解,误以为是铁接触到曾青、石胆就转化为铜了。
及至唐代,有些从事炼金术活动的方士就利用这个化学变化把石胆水和水银放在大铁锅中加热熬炼,被置换出的铜便与水银形成汞齐。
然后,他们把那些很像砂粒的铜汞齐加热,蒸出水银,便得到了红铜粉。
他们美其名叫“红银”,很自以为得意,认为真的实现了使铁向铜的嬗变。
唐代后期方士金陵子所撰的《龙虎还丹诀》就记载了这项“绝技”。
约在五代时,“胆水冶铜”正式成为一种实用性生产铜的方法。
及至宋代,这种工艺发展到很大的规模。
据《宋会要·食货篇》记载,北宋徽宗年间以胆水冶铜的地区有11处,以韶州岑水(在广东)、信州铅山(在江西)、饶州德兴(也在江西)三处规模较大。
在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时,全国胆铜总产量达到了1874427斤,约占当时铜产量的12%。
而在赵宋王朝偏安江南以后,所领江南14州的铜产量锐减,而乾道年间胆铜产量仍有21万斤,竟占到南宋当年铜总产量的80%。
所以宋代的人对胆铜生产非常重视,南宋人张甲曾专门写了一部书《浸铜要略》,记载了当时胆铜的生产情况。
关于浸取胆铜的具体操作,《宋史·食货志》有记载:把生铁打成薄片,排放在贮有胆水的槽中,浸渍几天,然后刮取析出的泥状铜(称作“赤煤”),入炼炉化炼。
当时的效益,大约每用铁二斤四两可得铜一斤,技术水平是相当高的。
此外,那时还有利用胆土煎铜的“淋铜法”,基本原理与“胆水法”是相同的,此法“工多利少”,但“其土无穷,若比之矿铜,其利已厚”,所以也被普遍利用过。
丨鉴定收购
丨书画头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
丨玉石头条
丨钱币头条
丨瓷器头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2022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2   沪ICP备1903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