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发帖免费上拍丨2000位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gdgwscyjvip 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丨拍卖头条
和田玉魅力之水墨青花 青花玉是否值得收藏?
来源:网络 | 作者:核实中... | 发布时间: 2024-03-27 | 8155 次浏览 | 分享到:
翻遍玉器图谱,那些被新疆人视作“青花”的玉,往往被称之为墨玉、青玉、双色玉、俏色巧雕等等,根本没有用“青花”来形容玉色一说。只有在新疆人编辑出版的玉书中,赫然将“青花”列为玉的一个品种。     
那么新疆人为何要坚持“青花”的叫法呢?是孤陋寡闻还是坳扭偏执?抑或是他们标新立异、独具慧眼?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被称作“青花”的典型玉色。     
和田青花玉的正确定义     
公认的青花玉一般是由墨玉和白玉两种颜色的玉组合而成,即“青花”是对一块玉石上墨、白两色的整体叫法。这一点与青花瓷相同,青花瓷一般由青、白两色组成,“花”亦非花,“花”亦非色,实际的主导颜色是“青色”。青花玉借鉴了这种称谓,黑(墨即黑)、白两色以墨色为主,白色为底子或点缀。但青花玉与青花瓷不只是名称的接近,更为相似的还在于它们的内在情趣意韵。     
单纯与纯粹是“青花”的特性。只有一黑一白简单的色彩对比,结果反而使两种玉色显得愈加单纯,恰似青花瓷的纯粹。经典的青花玉黑白分明,犹如浓烈的墨汁才滴入纯净的静水之中,墨色滚动翻腾,却又不离不散,似动若静,寓动于静,分合有界,却又浑然一体。那种流质般的意蕴意境,充满了哲思禅机,当你忍不住想进去探个究竟时,那浓墨却“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正是这种优雅、流动的单纯,让你无法看透,让人难以琢磨,并因此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神秘魅力。     
当浓重的墨色在凝静的白玉中吐纳时,伴随着“青花笔锋浓转淡” ,另一种清逸悠远的境界怡然而生。青花玉的墨色亦如青花瓷的青色,浓淡干湿最终将世间万物的斑斓色彩概括为由白至黑的不同层次,充分满足了观赏者对色彩的想象与向往。不同的色彩还构成了明暗不同的光元素,一黑一白、一明一暗的色光组合,幻化出无尽的立体时空画卷。     
专家们考证,青花瓷的构图与着色风格来源于水墨画的启示和影响,傅抱石在《谈艺录》里《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说“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因此就利用空白与墨色的黑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以实代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化实为虚……造成无穷的空间,给人以咫尺千里的美感。”由黑白构成的青花玉的图案,往往就是一幅幅天然绘就的水墨国画。在新疆的一些玩玉、玩石的藏家手中,青花玉类的画面石是一个重要品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无奇不有;颜色与形状结合,可以摆设成动物、果蔬、人体、风景;玉石工匠们当然不甘落后,他们更是巧夺天工,利用黑白虚实、阴晴明暗,雕琢出了无数品位独特的玉件。     
大自然的造化让人无法不对它称奇敬畏,在亿万年前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和田玉继续体现着这些神奇。墨玉是在白玉形成的过程中渗入了石墨元素所致,石墨中如果含有铁元素,或者玉石在有铁元素的环境中浸淫过久,玉的表皮就会染上一层氧化铁,形成褐红色的玉皮。带皮的青花玉籽料以红皮居多,新疆人将由红、墨、白三色组成的青花玉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刘关张”,取自三国故事中的“桃园三结义”。     
无独有偶,在青花瓷的家族中,有一种叫做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它采用在青花间用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加绘纹饰,使画面的色彩青中有红,红中泛褐,层次更加分明。而在水墨画中,水墨浅绛画似乎也与红皮青花玉、青花釉里红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好青花玉媲美优质羊脂白玉     
青花瓷、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们清雅的个性,幽独的气质,空灵的意境,淡泊的力量。和田玉中的“青花”天然具备了这些审美元素,它只是借用青花瓷的名称特色与水墨画的审美意趣,在和田玉中“独树一帜”。如果从存在的时间先后顺序讲,青花玉在先,水墨画次之,青花瓷在后,谁能说青花玉对后二者的出现、形成没有启示与影响呢?     
新疆人依据近水楼台的优势,在长期与和田玉的亲近中,认识、挖掘出了青花玉的品种,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专家的承认,在民间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前几年,青花玉料并不值钱,但是北京的玩家对青花玉的钟爱并不亚于新疆人,在他们的追捧下,青花玉“后来居上”,目前上好的青花玉价格甚至可以和羊脂玉比肩了,一些新近出版的论玉书籍也开始使用“青花”一词了。     
新疆虽然是和田玉的产地,但是一直只是原料的供应者,与玉文化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如果青花玉的独特品质和称谓能够得到公认,也算是新疆人对玉文化的一点微薄贡献。
丨鉴定收购
丨书画头条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
丨玉石头条
丨钱币头条
丨瓷器头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2022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2   沪ICP备19031063号